娃娃鱼人工养殖方法

娃娃鱼人工养殖方法

大鲵又称大鲵。其肉质细嫩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生鲵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捕捞属违法行为。因此,为保护生鲵,满足市场需求,开展了人工养殖。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大鲵的人工养殖方法。

一、养殖条件

蝾螈可以在室内和室外养殖。室外是露天专门建造的养殖池塘,室内是各种闲置设施改造而成的养殖池塘。养殖池只要安全牢固不漏水,保持流水或配备增氧机即可。室内养殖池的面积从1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养殖池放养前需浸水1个月,使PH值在6.4以下。一般不需强光,可保持微光或无光。

2. 鲵种放养

为防止大鲵种体表病原微生物被带入大鲵鱼塘,用1%浓度的龙胆紫洗液对大鲵幼苗进行体表消毒。方法是将鲵种按1:100与药液的比例配制,将鲵种在药液中浸泡15~20分钟,然后放入养殖池进行人工养殖。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域饲养8~10厘米的鲵5~6只,11~20厘米的鲵3~4只。

3、饲料与饲料

大鲵以动物性饵料为食,这些饵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锌、铁、钙、磷及多种微量元素。喂食时饵料的种类要广泛,搭配要好。除了投喂一定量的野生鱼、虾、蝌蚪、田螺、贻贝等新鲜饵料外,还应适当投喂动物的内脏、血块、剩菜等。 .首先将动物内脏洗净,用绞肉机将动物内脏磨成需要的细度,放在饵料台上。每次喂食前应清洁饵台,保证饵台的清洁。不要将动物内脏、血块、剩饭剩菜等直接丢入水体。这样不仅会降低饵料的利用率,而且容易造成水体污染。投喂新鲜饵料时,鱼虾可以、活蜗牛、贻贝或蝌蚪直接放入养殖池,让大鲵自由捕食。大鲵有夜间活动的习性,喂食时间应定在傍晚。

4、水质调整

大鲵养殖,大鲵池塘水质应始终保持清洁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量高,PH值在6.8-7.8之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保持池水长期畅通。

5、温度和光照

大鲵对水体的温度有严格的要求。超过它的耐受力会导致蝾螈冬眠或夏眠。有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此外,大鲵具有畏光性,养殖场应做好避免强光照射的措施。夜间检查时,不应使用强光。

六、防逃措施

蝾螈有很强的逃生能力。下雨时要小心。养殖池和整个养殖场的所有进出水口和陆路通道必须设置防逃设施。

七、疾病控制

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人工养殖的??大鲵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国外大鲵高出几十倍。必须在日常管理的前提下加强大鲵的成活率,预防为主,才能保证大鲵养殖的成功。

大鲵不是一般的养殖。养殖前,需要申请相关证明,申请。成功后才能繁殖。

您可能对本站推荐的以下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关于大鲵养殖的精彩图文和热门评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