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虫野蛞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鼻涕虫野蛞蝓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种陆生软体动物,柔软而黏糊糊的,经常可以在农作物上看到。这种长相吓人的害虫叫做鼻涕虫,学名是野鼻涕虫。那么如何防控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鼻涕虫的防治方法。

1、鼻涕虫的危害

1、商业性下降

蛞蝓吃很多。在蛞蝓爆发的高峰期,它们或许可以在一夜之间吃掉大片农作物的叶子。对于叶类蔬菜,孔洞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同时,蛞蝓也吃幼嫩的果实,食后会在果实表面造成疤痕,轻则商品果量盛夏,重则减产。

2.影响光合作用

蛞蝓吃掉很多娇嫩的茎叶,造成许多洞或缺叶。作物养分的产生完全取决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当叶面积减少时,会导致光合作用下降,影响作物的正常生产。同时,作物爬过的地方会残留大量粘液,堵塞作物的气孔,降低作物的透气性和呼吸能力。

3.引发疾病

蛞蝓啃食农作物后,在茎叶上造成伤口,很容易被各种有害细菌感染,引起疾病。同时,蛞蝓喜欢吃农作物的嫩茎和嫩叶,它们是农作物产生内源激素的主要部位。一旦食用,农作物的内源性激素就会减少,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就会减慢。同时,还会造成作物体质虚弱,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

2. 鼻涕虫的发生

一年有一代鼻涕虫,它们以成虫或幼虫的形式在潮湿的土壤中过冬。当环境适宜时,尤其是在降雨后的傍晚,它们会爬出来,然后危害各种作物,如卷心菜、卷心菜、黄瓜、玉米等。一般在晚上10-11点是活动的高峰期。南方每年有4-6月和9-11月两个活动危害高峰期,北方的活动危害高峰期为7-9月。

三、蛞蝓的防治方法

1. 生石灰驱虫剂

生石灰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大量体液渗出,导致其死亡。雨后或傍晚在农田周围撒生石灰可驱除它。

2.毒品陷阱

蛞蝓发生初期,可将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与豆饼或玉米粉混合制成含2.5-5%四聚乙醛的毒饵,晚间撒施于作物行间,可有效杀死觅食的蛞蝓。

在鼻涕虫种类中,黄鼻涕虫是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更大的品种。它很大,身体呈棕褐色或深橙色,带有淡黄色或白色斑点。车身展开时可达120毫米,宽度约12毫米。此外,还有野生鼻涕虫。为有效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您可能对本站推荐的以下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关于鼻涕虫的精彩图文和热门评论。

推荐阅读:莲雾果期如何防蛀?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