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猪肉价格

2008年猪肉价格

猪肉,作为我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尽管近期已经临近春节,但猪肉价格却接连下探,往年消费旺季猪价上涨的风头一时不在,2022年,猪价能否逆转?本文将从历届猪周期变化规律的角度来探寻答案。

历届“猪周期”回顾在谈到猪价波动时,猪周期总是绕不过的坎。猪周期是猪肉生产、消费过程中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猪周期,根本原因是生猪供给和需求的错配。

简单说,就是生猪价格上涨的时候,生猪养殖利润较好,养殖端补栏积极性提高,相应母猪存栏量增加,对应一段时间后猪肉的供给也会增加,供需格局也就转变为供过于求,进而推动生猪价格下降,随之养殖利润减少,养殖端补栏积极性不断降低,母猪存栏数量减少,相应一段时间后生猪供给减少,供需格局由原来供过于求逐渐转化为供不应求,生猪价格再次开启上涨,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

通过对以往猪周期的统计发现,一般每4年左右为一个猪周期,其中有一年左右的时间猪价大多处在上行通道,两年左右的时间整体趋势处在下跌通道,一年时间处在底部震荡。

从2006年至今,国内猪肉市场共发生过4次比较剧烈的猪周期,每次猪周期的出现和波动,都受到了猪周期内生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诸如疫病、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猪周期发生在2006年~2009年,主要是由于生猪养殖行业在2006年11月发生了严重的猪蓝耳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快速下降,推动了2007年生猪价格的上行,最高点达到了17

第二次猪周期发生在2019年~2014年,关键性的事件则是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由于当时治疗手段比较落后,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仔猪受损比较严重,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不断上涨,最高价达到了19

第三次猪周期发生在2014~1018年,主要是以环保为驱动的生猪供给侧改革。2014~2015年对养猪环保收紧,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养殖户被迫退出,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渐下降,推动生猪价格上行,最高点达到了20

第四轮是18年至今,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这轮猪周期,是大家比较熟悉也是波动最大的一次。关键性事件是2017年9月非瘟的爆发,导致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都大幅减少,在2019年8、9月,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同比减少40%左右,直接推动2019年生猪价格创出历史高点的40

随着生猪价格下跌,猪肉价格表现出同样的下跌趋势,2021年猪肉价格震荡下跌后盘整,年均价格25

与往年同期相比,2021年1月29日至2月10日(腊月十七至除夕)价格波动区间为3

从供需层面解析猪价走势从供应来看,由于前期非瘟导致市场猪源急剧下降,后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刺激养殖端补栏,产能扩充速度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国生猪出栏量超过了6

进入冬季后,虽然有零星疫病发生,但整体可防可控,对生猪供应 并未产生趋势性影响。由于养殖端整体对2022年上半年行情并不看好,临近春节,规模养殖场出栏计划大幅增加,养殖端整体抗价心态减弱,并且有降体重提前出栏现象发生,市场小体重猪源持续增加。所以,总体上来说,春节前生猪及猪肉供应相对充足。

从需求端来看,根据养猪预警监测系统显示,截至1月10日,屠宰企业鲜销率为93

春节前后猪价是涨是跌?纵观历届猪周期,春节前后的一个月的猪价,可以说是年度猪价的基础,只有在供不应求的顶部时上涨,在其它时期则都以下跌为主,而且在顶部价格波动空间较底部周期波动弱。春节前消费备货旺季的表现基本奠定了节后年度猪价的走势。

从当前生猪产能情况来看,2022年处于即将触底的下行周期年,生猪供应供大于求的格局很难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消费旺季仍然与养殖端集中出栏相重叠。综合历届猪周期供需关系格局的转换及猪价的表现,2022年春节前备货旺季生猪价格上涨的难度较大,养殖端期盼的年前上涨行情或难以实现,即使有反弹行情,幅度也一定不会太大。春节后猪价行情下滑仍然是大概率事件,但下滑幅度会小于2021年,预计在10%以内。

总之,2022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然充足,消费淡季难有明显利好提振市场,上半年猪价或依然呈现偏弱运行格局,下半年进入消费旺季后,走势或略微有所好转。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