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连续22周回落

猪肉价格连续22周回落

猪肉价格连续22周下降——。

生猪养殖企业要减亏稳产应对变化。

本报记者黄俊毅

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连续22周下跌,全行业亏损严重。新形势下,如何稳定生猪生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损失仍在扩大。

根据农业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数据,6月第4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为13。

“生猪出栏、活重和猪肉进口持续增加,叠加商业冷冻产品持续投放市场和鲜肉消费低迷,使得猪价持续下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总结了猪价深跌的原因。

从供应来看,目前全国猪肉供应非常充足。数据显示,1-5月,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同比增长40%。

“猪肉价格继续下降,主要是因为过去猪太多了。目前市场上白条猪的单重普遍较大,单重超过90公斤/头的约占70%。这些白条猪基本都是拖一两个月才放生,压的时间太长。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的白条猪,基本上都是一两个月前就该卖的猪。”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统计部经理刘桐说。

刘通告诉记者,大白条猪比例过大的现象从春节前就开始了,已经持续了几个月。估计再过一两个月,超大型猪也消化不完。

养殖户的盈亏是多少?据了解,目前,自育农户平均每公斤养殖成本约为17元,外包仔猪农户每公斤养殖成本约为26元至27元。

据朱增勇调查,自己养殖的120kg商品猪,5月份盈利200元至300元,6月初开始亏损,亏损幅度100元至200元,6月中旬亏损扩大至350元。外包仔猪养殖户3月份开始亏损。5月底每头猪亏损1000元左右,6月中旬亏损达到1400多元。

借入对冲以减少损失

猪价深跌,已经跌破养殖成本,但养殖户还是有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这个方法就是参与生猪期货交易。

今年年初,中国首个活体交割期货品种3354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虽然生猪期货不会直接影响国内生猪供求基本面,但期货套期保值为养殖、屠宰、交易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保值增值的渠道。

所谓期货套期保值,就是经营者利用期货合约作为未来在现货市场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品,提前进行买卖操作,提前锁定价格,规避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

猪的养殖周期比较长。从母猪受孕到仔猪出栏一般需要10个月左右。在漫长的养殖周期中,存在很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比如疫病、供求、饲料价格等。可能导致未来生猪价格与预期偏差较大。借助生猪期货这一工具,当生猪期货价格适中时,养殖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预售与未来待售生猪期货数量相等的生猪期货,提前锁定利润。

与现货价格持续下跌相对应的是,今年2月下旬以来,国内生猪期货价格也持续深度下跌。但自1月初正式上市以来,到5月中旬,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四个月2.5%。

6月24日,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金发布公告称,自生猪期货首次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以来,公司已逐步建立生猪期货套期保值合约。截至6月23日,所有生猪期货con

非洲猪瘟爆发后,由于母猪严重不足,大中型养殖企业采用轮回杂交大规模生产亲本母猪。目前落后产能刚刚淘汰,产能更高的二元母猪已经被取代。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种猪卡脖子问题突出。长期来看,我国生猪种业依附于大的产业板块,难以体现“农民拿种子第一”的指导思想,企业自主培育的积极性较弱。顶级育种体系规模小,独立分散的种猪供应模式导致无法形成自主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疫情持续冲击猪种业,集团和专业化种子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朱增勇说。

针对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生猪产业链主要环节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行业要加大协同创新力度,从品种资源保护与核心群体培育、营养与饲料、智能养殖设施与设备、生猪疫病防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屠宰加工等方面进行攻关。

朱增勇表示,我国猪种质资源丰富,但利用率较低。希望未来随着地方种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科研与企业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集团化育种的加快发展,我国种猪自给率将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猪价下跌,养殖场一定不能有恐慌心理。应该认识到,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猪价下跌是必然趋势。同时,猪价也不会一直下跌。随着大猪被市场消化,猪价仍将

季节性反弹。养殖者要继续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以免错失猪价回升行情。”朱增勇说。

来源: 经济日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