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逐渐加快。近年来,受疫情影响,供应链、数字供应链等词汇频繁出现在政策文件和新闻报道中。那么数字供应链到底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早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号文件(国发办〔2017〕84号),对供应链的描述是“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式。”
文件明确提出,“以互联网和物联网为路径的供应链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标准化、信用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支撑,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高效整合各种资源和要素,提升产业融合和协同水平,构建大数据支撑、网络共享、智能协同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这是我国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布供应链专项政策,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供应链创新和应用发展的新时代。
数字化供应链是指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指导、管理、执行、决策等供应链活动。数字化供应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达到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和系统运行效率,降本增效的目的。
在解释了供应链和数字供应链的概念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字供应链,下面本文将基于“数字农业谈”第一场主题活动中嘉宾分享的案例,带大家了解数字供应链在农业行业的实际应用。
1.蔬菜供应链的数字化
北京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雪现场分享
民以食为天,蔬菜是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消费品。传统流通模式下,蔬菜从生产基地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各级批发商,流通链条长,交易环节多,产品损耗高。同时,由于蔬菜生产的区域性和周期性,产品流通配送时间长,成本相对较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经济和生活停止。此时,一个稳定、高效、便捷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北京菜篮子运输有限公司和北京菜篮子集团在传统社区直通车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升级。
一方面,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的SaaS平台在生产基地集中采购蔬菜。依托数字化技术,可以加强农产品产地溯源和管理认证,确保质量安全;
另一方面,公司针对不同群体开发了有针对性的个人菜篮子app和机构采购app,社区的个人和商户可以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通过线上(个人菜篮子APP组织采购APP社区生鲜数字化运营SaaS数字化供应链直采直供平台)和线下(社区数字化直通车)的结合,社区蔬菜直通车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数字化大淘的供应链。
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秘书长、
北京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现场分享。
北京市平谷区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桃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平谷桃树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约2.5亿公斤。桃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和人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平谷桃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消费端而言,由于农产品监管体系和品牌意识相对薄弱,市面上产品鱼龙混杂,不乏一些打着平谷大桃旗号的其他产品。长期下去,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对于平谷大桃品牌影响力是一种削弱。这些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端存在的实际问题制约着大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平谷区政府积极推进大桃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出“互联网+大桃”模式,致力于通过互联网和现代数字技术助力大桃产业转型升级。
销售端,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建立“供销e家”优质农产品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大桃由线下批发向线上零售和批发转型。结合电商培训和讲座等形式,鼓励农户通过直播带货和自媒体平台开展产品宣传和销售工作。
流通端,平谷区政府通过与顺丰等快递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平谷大桃提供了寄递全流程解决方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明显缩短。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溯大桃生产、流通环节的相关信息,确保产品安全放心。
生产端,数字化也在加速农业变革。一方面,平谷区通过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搭建全域智能防控系统,加强对农业病虫害和自然气候因子的数据监控和收集工作。农户通过手机移动端就可实时了解果园的生产信息和天气状况,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中依靠经验来安排和组织生产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引进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无人机、无人车等,农户劳动作业强度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有
利于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据悉,今年因受疫情影响,平谷区政府将携手阿里巴巴集团打造第一个“平谷云上桃花节”。届时,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就可观看云上桃花节开幕式、平谷桃花慢直播等内容。“云上桃花节”的举办既减少了人员的聚集扎堆,同时也提高了平谷桃花节的影响力。可以说,数字化在方方面面推动着平谷大桃产业的发展。
3、生猪供应链数字化
农信互联副总裁、数字供应链平台总经理李玉福分享现场
我国是畜牧养殖和消费大国,畜牧行业交易体系中主要由投入品企业、种养殖企业、屠宰企业、食品加工企业、贸易批发商五类主体构成。传统供应链方式下存在对账难、交易效率低、流通成本高、数据利用低、政策多变等关键痛点和挑战。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瞄准农牧行业痛点,以提供交易在线标准流程,客户、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统一,企业全渠道一体化服务平台等作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主要突破思路,为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品服务,主要包括针对门店数字化和连锁经营服务的门店系列、针对B2B订货和大额支付服务的订到系列、针对企业电商平台服务的企商城系列、针对智慧招标和竞价交易系统服务的企采采系列。
通过产品体系的搭建,农信互联可为农牧企业提供从上游原料招标、采购到中游企业生产、管理到下游产品销售、配送的全链条产品服务闭环。目前,农信互联数字供应链主要围绕生猪产业,已服务商家超7000余家、产品SKU达6万余个、交易笔数达3.7亿、交易额达210亿元。
4、结语
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因其交易环节多、管理方式粗放、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产品损耗高、系统运转效率低下。
农业数字供应链通过利用物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农业线性供应链节点正转变成为一组动态网络,提高了系统内部信息的共享和效率的提高,最终达到降低系统内多方运转成本、提高质量效益的目标。
无论是蔬菜数字直通车打造的从供应链源头直达零售B端的S2B2C生鲜流通平台,还是平谷大桃产业推出的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互联网数字化转型模式,再到农信互联针对生猪产业链开发的数字供应链产品体系,都是我国农业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缩影。
数字供应链与其他行业的深度结合,也在加速推进产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
就在“数字农业大家谈”第一期主题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署名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既要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也要加快补上烘干仓储、冷链保鲜、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短板。”
可以预见的是,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我国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数字农业大家谈”沙龙 第一期合影
据悉,“数字农业大家谈”沙龙第一期活动是于2022年3月31日在北京中关村大厦16层举行,活动是在中共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行业协会第五联合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农业互联网协会、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互联网与大数据委员会、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协会、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北京市农民业合作社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农村信息服务工作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