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始,预计2023年行情将明显好转

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始,预计2023年行情将明显好转

如果你会养猪,会卖猪,想靠养猪挣钱,养殖技术和市场分析缺一不可。未来猪价走势会怎样?8月19日,2022华南猪大会暨华南禽大会在南宁隆重开幕。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研究员为大会分享《生猪市场形势分析及后期走势展望》。预测2023年猪价会高于成本,行情可能会有明显好转。

20强猪企产能占全国20%,预计猪周期延长。

从2011年到现在,行业出现了四次大规模的去产能和价格波动。朱增勇直言,尤其是非瘟疫造成的影响最大,猪价累计涨幅超过50%。发烧不仅给中国养猪业带来阵痛,也促进了产业水平的提高。

(图片来自朱增勇)

朱增勇表示,与2015年相比,2021年猪肉产量占比下降近5%,反映了人口总量增长背景下肉类消费选择的变化。与此同时,生猪和母猪存栏量分别减少了880万头和400万头左右,但母猪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表1 2015年和2021年全国猪肉产量趋势(万吨)

从养殖区域来看,四川、江苏、山东、河南等传统养殖大省猪肉产量明显减少,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猪肉产量明显增加。其中,云南是增速最大的省份。与2015年相比,2021年猪肉产量增加71.8万吨,增幅近25%。

(图片来自朱增勇)

近年来,中国生猪产业规模显著提升。据朱增勇介绍,农户数量从2007年的8000多万减少到2020年的2000万左右,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户比例从2007年的20%提高到2021年的6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20大生猪企业共生产生猪1.3亿头,约占全国产能的20%,表明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综合来看,朱增勇的分析认为,未来生猪行业有七大市场趋势:1。猪肉消费需求进入平台期,产量未来增长空间有限;2.产业布局向优势产区转移,屠宰加工一体化程度提高;3.饲料成本刚性增长,国内外成本差距较十三五有所扩大。猪肉进口占比相对较小,但影响有所增加;4.产业分工从“十三五”开始,“十四五”会进一步加强,机制会更加优化;5.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得到加强,产业集中度仍有增长空间;6.重大动物疾病仍是影响未来行业的最主要因素;7.猪周期,尤其是从“十四五”中后期开始,将会延长。

新的猪周期已经开始,预计2023年行情会有明显好转。

市场一直是养猪户关心的问题。2022年上半年育肥猪饲料小幅下降,仔猪饲料和母猪饲料大幅下降,7月份开始上涨。朱增勇预计,下半年饲料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短期内,新的猪周期开始。上一轮生猪价格周期于2022年3月结束,新一轮周期从4月开始。据朱增勇分析,后期产能增加,可能会影响2023年下半年的供需形势。此外,还会出现以下趋势:

1.饲料成本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第三季度,外购仔猪成本高于自育。2.预测2022年猪肉供给将高于2021年,2023年将趋于平衡。2023年,猪价形势会明显好转,猪肉进口会增加。3.未来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短周期。2023年,生猪价格将高于成本,价格将持续上涨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