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见底,不等于就能发生明确反转,2022谁能熬过谁?

猪价见底,不等于就能发生明确反转,2022谁能熬过谁?

2021年以来,猪价进入周期性低谷,生猪产能在2021年年中达到峰值后逐渐小幅下降。随着猪价持续下跌,产能去化速度加快。截至目前,猪粮具体价格至少连续三周低于警戒值5:1。很多人认为周期性的低点到了,然后慢慢恢复了上升趋势。然而,随着猪粮比的不断下降,虽然官方和地方政府都进行了收储工作,但猪价依然没有好转。另外,目前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生猪市场环境压力很大!

至于什么时候转,这是老生常谈了。一个是2022年下半年,一个是2023年。

对于第一种,基本逻辑是2021年6-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会出现拐点,而能繁母猪存栏量对应的是10个月后育肥猪出栏量,也就是说届时会成为育肥猪供应高峰,之后猪价会出现反转。

对于第二种,认为2021年10月猪价上涨后补栏现象增多,2022年2月见底,特别是2021年10月猪价上涨后补栏现象增多,12月能繁母猪存栏回升。

此外,2022年头部养殖企业公布的出栏指标大多继续提高,这意味着真正的拐点将会延后。

那么,一些专业机构怎么看呢?

根据牧原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牧原董事会秘书秦军在3月2-3日接受了券商代表的调研,认为下半年猪价有望好转。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在2021年的分析报告中提到,2022年7-8月将迎来去产能后生猪价格上涨的拐点。

砖头咨询高级研究员徐宏志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能繁母猪存栏数据的变化趋势,以及今年4-5月将是猪价底部的判断,业内其实已经有共识,底部位置可能超出预期。

但是,市场可能会预测到你的预测。

当市场上大部分人对某样东西有相同的预期时,这个预期就不会实现,或者说不会完全实现。

猪价见底并不意味着可以出现明显的反转。

随着头部企业的扩张,生猪产业规模迅速增加,扭曲了原有的猪周期逻辑,市场一致性预期的反向效应可能加剧这种扭曲。

之前的周期经验在这两年不一定靠谱,但还是需要结合最近两年的猪市变化来具体判断猪价的拐点!

尤其是产能结构的变化!

历史趋势是基于过去的养猪业结构。

过去生猪产业结构中散户占比很高,每一轮猪价的大幅波动都是基于散户的快进快出来完成猪周期的调整。

从2018年开始,在此轮生猪产能恢复过程中,规模企业扩张速度远超散户,生猪行业集中度得到显著提升。

2021年,前10大上市猪企销量合计1.16亿头,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7.3%;20强猪企总销量为1.36亿头,占比20.4%。

无论是Top10还是Top20的头猪企业,生猪出栏集中度都比2019年提高了近一倍。

谁能熬过周期低谷?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散户和规模养殖场之间也是竞争关系。尤其是近两年猪价波动较大,散户退出较多。规模养殖场趁机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是不争的事实。相对于规模养殖场的不断扩张,散户相对保守,尤其是在市场低迷时期。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在现阶段,财务状况比成本控制更重要。

只要它有望存活

到底谁能忍谁?

你认为周期会转向哪里?

谁能在零售市场生存下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