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8”连涨,均价破11元,预计猪价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生猪价格“8”连涨,均价破11元,预计猪价上涨空间不会太大?

8月底通常被视为猪肉消费的转折点。随着旺季的临近,终端猪肉消费有所好转。预计猪价会小幅上涨,但涨价时间不会太多。“标准猪比较丰富。由于高温天气和资金压力,市场主要缺中大型猪。”有河南农民告诉记者。

生猪供应总体偏紧

数据显示,8月24日,标准体重生猪均价为22.16元/公斤,较2021年同期的14.54元/公斤上涨7.58元/公斤,涨幅52.13%。

据了解,今日全国批发市场白条批发价以上涨为主,市场白条上涨1500元/吨,部分屠宰企业白条出厂价上涨两倍。

目前生猪供应紧张主要是因为去年8-11月母猪产能集中。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生猪分析师徐学平告诉财联社记者:“6月份以来生猪数量一直在下降,加上二次育肥的干预,市场流通和供应略有收缩。8月份基本出栏量仍不高,但散户二次压栏育肥后,本月逢高增加,猪平均体重增加,可适当缓解供应压力。”

由于南方持续高温,养殖端面临很大风险,养殖端肥猪短缺是因为资金压力。三季度以来,多家猪企屠宰重量有所下降。

温氏股份(300498。SZ)在最近的调查纪要中解释,公司一般不会在屠宰节奏上押宝市场。在均衡产出中,7月份生猪出栏量偏低主要与高温天气导致生猪生长缓慢有关。

卓资讯生猪分析师牛哲告诉记者,目前北方市场生猪存栏量较低,导致养殖端惜售心理较强,供需博弈激烈。而南方市场在标准猪相对充足的同时,大猪的短缺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利好支撑。

旺季消费助推猪价或微涨。

目前受天气、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终端消费依然疲软,下游屠宰企业订单不足。8月份,下游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较7月份略有下降。随着天气降温、开学和中秋节的临近,预计9月份猪价消费会有所上升,但整体提升空间不大。

徐学平表示,节前3-5天,屠宰企业订单有望增加,南方大猪消费回升,带动标准猪价走强。但市场压力和第二次育肥猪高峰如期释放,抑制了价格上涨。9月均价有望逐步进入22-23元/公斤的运行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高企的猪价吸引了大量二级育肥户育肥补档。大农盟董事长王告诉财联社记者,目前,养殖场的数量正在陆续增加。另外,集团的生猪企业,尤其是牧原股份(002714。SZ),有大量猪,饲料厂销量比5、6月份增长15%左右。预计11月底或12月初达到高峰。高峰价格在24元/斤-26元/斤左右,大猪价格比标准猪高2元/斤左右。

牛哲认为,上述二次育肥猪源将在四季度陆续释放。再加上集团养猪场的年终冲量,国内供应缺口不是很大,而消费端有传统腊肉和家庭灌肠支撑。但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形势,人均购买力可能会减弱,猪价在短暂暴涨后可能会小幅回调,持续上涨的时间可能会比往年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