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原创稿
人民网霍邱8月19日电(陈豪)当汽车驶入安徽省霍邱县三六乡地界时,一块巨大的牌子迎面打来,上面“安徽龙虾第一乡”的字样格外显眼。这不是“自封”,而是安徽省渔业学会和安徽省渔业协会共同认可的。
三六乡位于霍邱县东湖西岸,冀河下游,易涝易旱,生产条件差。曾经,这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乡镇,老百姓大多以种植水稻为生,生活十分拮据。有2315户、5435名贫困人口建档立卡。
俯瞰霍邱县三六乡万亩稻渔综合种植示范区(资料图)。人民网张军
2014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在当地政府和海归人才的推动下,稻虾轮作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使用。
种粮大户余全龙对这种模式带来的效益深有体会。
盛夏,凌晨四点半,老余早早起床,不为别的,只为捕虾。虽然三流龙虾的高产期已经过去,但一个半小时的努力还是让他收获颇丰。“这段时间789(钱)的龙虾每斤能卖近30元,456的20元,更小的当虾苗卖能卖10元。”
站在自家田地边上,老余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以前种水稻,一亩地纯收入两三百块钱。“如果是转让的土地,就得贴。”现在稻虾轮作模式下,水稻产量不减,小龙虾收益相当于增收。“算下来,每亩田可以赚2000多元。”
一亩地2000元,老余家有30亩地。难怪他每天都很开心。当然,努力是不可避免的。3-6月的龙虾季,晚上12点起床抓虾是常有的事。
“增加收入和稳定粮食是稻虾轮作的两个特点.”据三六乡党委副书记张一力介绍,目前全乡9万亩耕地发展了稻虾轮作。在她看来,这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法宝”,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目前仅霍邱农村商业银行三流支行就有农民存款3.77亿元。当地村民的富裕程度可见一斑。
在规模上,三流乡镇已经触及天花板。未来,如何进一步挖掘小龙虾的附加值,是摆在党委政府面前的课题。
“‘一个接一个’,我们在推进二三产,做深加工,发展旅游业。”张一力说,围绕深加工,三流公司会在吃虾、虾青素提炼、虾饲料加工上下功夫。至于第三产业,今年,该乡计划投资500万元,沿河岸建设休闲旅游景观,“满足普通百姓特别是城里人的家庭儿童旅游、钓虾和吃当地蔬菜的需求。”
事实上,“此起彼伏”已经在三流国家实行了。
走进当地的安徽金威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即食虾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
“我们的销售是线上线下,小虾20多元一盒,中虾30多元一盒。最后两个能卖到近60元。”企业负责人方金伟透露,今年将扩大产能,新的工厂和生产线已经准备就绪。当被问及未来的目标时,他用一种农民特有的朴实说:“一边工作一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