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以来,各种蔬菜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以菠菜为例。去年同期,价格最多在2-3元之间徘徊。今年涨到12元以上,有的一斤能卖到15元。11月8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国内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46个品种中,与上周五相比,价格涨幅居前五位的分别是鸭梨、油菜、青椒、菠萝、黄瓜,幅度分别为10.9%、8.3%、7.8%、7.4%、7.2%。
虽然这段时间随着大量蔬菜的上市,价格开始逐渐回落,但与往年相比,价格依然坚挺,菠菜维持在5元一斤左右。而且随着冬季的逐渐深入,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和储存,价格呈上涨趋势。
猪肉价格从10月份开始触底反弹。8元以下的猪肉11月8日最低涨到11.9元左右,零售价15元内13 ~ 13元,部分地区15元以上。
10月份的肉菜涨价,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活成本的压力。再加上前几天部分城市的“抢购”,已经间接推动了粮油价格的上涨。一袋大米足足增加了10元钱,带动了居民消费的增加,钱袋子很快见底。
随着十月的流逝,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无菜”的不易,而随着十一月的来临,又会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立冬已过两天,全国气温骤降,最高降幅达16度。很多居民表示“一夜之间就入冬了”,大棉袄开始穿在身上。这只是开始。今年天气反复无常,极寒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居民生活成本再次上涨。11月份以来,三种消费增加,家家户户都逃不掉。
(1)煤炭使用费
9月份以来,全国煤炭供应出现短缺,煤炭价格一路飙升。尤其是东北地区,居民用电和交通运输都开始限电。煤的短缺让电厂无煤可烧,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价格太高,导致生产一次电就损失了很多钱,所以发电量跟不上。
再加上中国经济复苏,大量订单导致电网满负荷,煤炭需求增加,进而推动煤炭价格再次上涨,比往年高出3倍左右。
当天气转冷时,主要在北方农村地区的居民需要大量的煤来取暖。毕竟不是每一个农村都能实现供暖,我国大部分农村还处于以煤柴为燃料的原始供暖状态。
因此,随着冬天的到来,煤的使用量大大增加了。即使NDRC限制了动力煤的出厂价,但煤炭在销售终端和居民手中的价格仍高达2000吨。煤球的价格都在1.5元以上,有的甚至2块钱一个。所以从11月份开始,不仅煤的使用费少不了,而且还会比平时大幅度增加。
(2)电费
中国的居民用电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大概5 ~8毛钱,但也要看使用的量和时间。用电量越大,平均电费越高。
夏季和冬季是居民用电高峰期。随着今年煤炭价格的飙升,相对便宜的电力将成为供暖的新选择,这将大大增加电费。
一般情况下,空调等用电取暖,农村低则五六百一个月,很多地方高达一千元甚至两千元。
(3)燃气成本
除了电采暖和用煤,燃气的成本也不低。最近气价4块钱一斤左右,一个多月涨了30%。天然气的价格也在上市,也在大幅上涨,使得燃气使用费上涨。
在农村,由于住房结构、住房面积等因素,燃气供暖的成本远高于城市。即使这样,室内温度也不会达到18度
2020年全国人均收入3万多一点。2020年全国家庭消费2万多,也就是还剩1万,一家四口4万。中国财富两极分化严重。根据二八定律,即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80%的人一年有2000多元的盈余,一个家庭只有10000元。
而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涨价,比如水、电、气、肉、菜,对于区区一万块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80%的家庭受到很大影响。所以要规划好每一分钱,早做准备,以免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