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天上飞的人,地上跑的人,水里游的人,基本都逃不过被摆上台面的命运。可以说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会吃,吃的方式有很多种:蒸、炒、红烧、炖、煨汤、炒.
光凭报纸的名字,就可以轻松写出一万字的长文,没有任何重点。中国孩子生活的智慧和趣味都集中在菜单上。
虽然大家一直为自己的饮食文化有多丰富而自豪,但真正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会发现菜市场里其实并没有多少肉菜可以选择。常见的有鸡鸭鱼肉猪牛羊,不太常见的有兔肉和各种水产品。
其实很多肉在菜市场是买不到的,因为大量的动物属于保护动物,自然是不能食用的,比如各种鸟类,狮子,老虎,羚羊,大象。
对于本身很稀有的动物,我们一般不会刻意去找它们吃。过去,曾经有一种吃野味取乐的风气。中国许多常见的野生动物被喜欢野味的人当作珍稀动物吃掉了。
因为动物病毒的跨境传播,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吃野味变得少了很多。
但是有一些动物,根本不是野生动物,营养丰富。为什么在餐桌上几乎看不到它们?我们今天要说的马肉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你告诉身边的人马肉可以吃,我相信大多数人会立刻产生一系列的疑问:马肉可以吃吗?马好吃吗?为什么我们没有吃过马肉?
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回答你的问题。首先,马肉到底能不能吃。我相信在中国,吃过马肉的人肯定不多。毕竟在身边的市场上买不到,也没有多少人会大费周章专门为了吃马肉去买。
当然,现在网络平台上卖的马肉制品还是很多的,但是你一看价格就知道,马肉制品平均价格大概在六七十人民币,对于日常肉类来说明显偏高。
但是就网上存在的马肉食品来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马肉当然是可以食用的。
其实马肉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含量甚至高于市面上最贵的牛羊肉。每100克中有28克蛋白质,马肉的蛋白质成分更适合人体吸收转化。
除了蛋白质的含量,马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相比马肉,猪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且都是饱和脂肪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罪魁祸首。
因此,医生一直倡导人们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好地代谢,降低胆固醇、血栓和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病率。
马除了营养丰富,适合食用,口感和味道其实也很好。如果你在网上搜索马肉的味道,肯定能看到很多人说马肉难吃。马肉又酸又柴,甚至有人会觉得马肉又苦又辣又腥又臭。
其实真正的马肉味道和驴肉很像。一般不像羊肉那么特别,需要大量的香料来中和味道。马肉未经处理,闻起来接近大葱,不会让人觉得恶心。
但是马肉确实有自己的特点,因为它是一种忍耐力很强的生物,所以马肉几乎是所有红肉中血红蛋白含量最高的肉,可以让它更快的向肌肉输送营养。血红蛋白高的特性也会使马肉煮熟后变成暗红色。
这是一种可能会影响食欲的颜色,所以如果你没有吃马肉的习惯,一般也不会想主动吃马肉。除了颜色,马肉还真的需要特殊处理才能显出风味。
由于马的运动习惯,马肉的脂肪含量普遍较低。我们知道,顶级的5A雪花牛肉其实是脂肪含量特别高的牛肉,白花花的雪花都是黄油。而马肉,深红色的肉,除了白色的筋膜,找不到任何脂肪。这种肉,如果不能煮熟,吃起来会很硬,根本无法咀嚼。
新疆、内蒙古等地有使用马肉的习惯。在他们的手艺下,马肉可以加工的非常好吃,比如烟熏马肉、马肉香肠、马肉鞑靼,都是非常有名的地方特色食品。
从上面我们知道,马肉营养丰富,处理得当的话会非常好吃。那么为什么马肉没有猪牛羊那么受欢迎,成为了常见的食用肉类呢?原因其实挺复杂的。
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从人类文明开始到工业时代,人类主要依靠牲畜的力量来帮助提高生产力,减轻负担。
比如中国古代就有禁止杀牛的法律,因为古代属于农耕文明,耕田时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果生产工具可以被随意杀死,农业产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在古代,马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马是一种交通工具,对于士兵作战和长途旅行是不可或缺的。
以前中国僧侣盛行,统治者一直认为僧侣热爱和平,所以允许其发展。直到皇帝发现这些和尚居然私自养马,他才终于警觉起来。经过搜查,在寺庙中发现了大量的武器和盔甲,然后他开始压制僧侣的存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马的地位其实相当于现在的歼20,是要打起来的。如果战马数量不足,战争就会在几分钟内输掉。所以在古代,正常的统治者都会限制对马匹的宰杀。
高成本
实际上,在日本有一道非常有名的菜。
——马肉刺身。虽然搞不懂为何日本人这么喜欢吃生肉,但是据说这个菜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用来做马肉刺身的马匹来自高纬度的加拿大。
之所以选用加拿大的马,是因为常年的低温让马匹的脂肪含量更高一些。而且马匹还会被带到日本饲养一段时间,增加它的脂肪含量,进一步改善口感。
有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马儿的消化系真的是不太行,一百斤精饲料喂给马匹,它能全须全尾地拉出五十斤完全没被消化的饲料。所以古装剧中经常能够根据马匹留下的粪便轻易看出马儿在什么地方停留过。
吸收能力不行,就意味着将一匹马养大,会需要更多的饲料。用两斤饲料能够养出一斤鸡肉,用十斤饲料才养出一斤马肉,这种对比下,我们可以立刻知道马的饲养成本会很高。
而且要将马匹像日本做马肉刺身那样将其喂养成一只胖马,那就需要更多的饲料。超高的成本投入,必然会导致马肉的价格会变得很高,高价的肉类注定无法成为日常食用的选择。
价格高了,买的人就会少,所以饲养食用马这个行业就会变成一个投入大、回收小、风险高的行业。一个不赚钱的行业,是不会有人做的,因此马肉市场从源头上就已经断绝了,没有马肉供应,市场上当然就不会出现马肉,消费者也就没得选择了。
情感原因
马匹是一种十分聪明的生物,正是因为它的聪明,所以人们骑马的时候,马儿才能做到如臂使指。
就像此时在网上关于吃狗肉的事情经常会引发热议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养了狗狗做宠物,所以对狗这种生物产生了共情,就很难接受狗肉是一种可以摆上餐桌的食物这个事实。
人类对马也基本是这样的情感。因为马匹都十分娇贵,随便出点健康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去世,所以养殖马匹的人都会对其精心照顾,付出大量的情感和精力。而马因为其聪明,也能对照顾它的人做出回应和感激。
所以对于这样一种能够让人共情的生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会想着吃它。
马的主要存在价值就不是用以食用,即便是欧洲和哈萨克斯坦这些地方有吃马肉的习俗。但是我们已经知道,马儿在被吃这一方面,并不是一份合格的“食材”,毕竟肉难处理,养殖成本也高,吃得这么麻烦还不如去吃猪肉呢。
现代人养殖马匹,没有多少是专门做肉马养殖场的。马匹在世界上的作用其实有很多。
赛马和表演型马
马术比赛已经属于奥运会的常驻项目,还有各种赛马项目,这些专职赛马属于高端马匹,赛马身价过亿也很正常。
如此贵的马自然是无法作为食物摆上餐桌的,而且表演用的马匹也会为了保持身材,而不会有太高的脂肪含量,简单来说就是不好吃。
孕马血清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怀孕的马匹会分泌出一种神奇的激素,这种激素主要存在于孕马的血清中。
孕马血清是一种兽用药的原料,主要用以给有蹄类动物催情用。养殖户一般用它来加速幼崽的繁殖。孕马血清甚至能增加卵细胞的分泌数量,增加幼崽的产量。
马油
从马的毛发根部的皮下脂肪提取出来的油脂,这是一种十分优秀的保湿油脂,主要用于化妆品的制作。马油可以被皮肤迅速吸收渗透,有显著的保湿润肤的作用,还能帮助人体修复皮肤组织。
马臀革
在马屁股上,有一小块皮肤尾巴甩不到,转头过去也碰不到,简单来说,这就是一块自己碰不到的痒痒肉,这简直就是蚊子苍蝇的自留地啊。
于是为了不被蚊子叮咬,这一小块地方的皮肤变得越来越紧实,蚊子都扎不进的那种。因为它面积小,产量低,皮革品质还特别优秀,于是这块皮革就变成了皮革中的钻石,许多奢侈品就是以马臀革制作的。
总而言之,马的基本属性注定了它无法成为单纯的肉类牲畜,单单就看饲料与出肉量对比,就已经能够让绝大多数人都放弃大规模养马卖肉的想法。
虽然马肉不会成为日常食用肉,但这也不意味着马肉不能吃或者不好吃,实际上大多数吃过马肉的人都对其赞不绝口。
而且马还是一种全身是宝的生物,只是世界对马匹的需求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养殖马匹,所以马肉之所以没有出现在市场上,都是市场与人民层层筛选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