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北加速下跌、东北小幅跟随
近期全国玉米价格均出现下跌,以华北地区最为显著,部分企业收购价格近半个月下跌100元/吨。主要原因是上半年生猪养殖亏损导致养殖规模收缩,玉米需求减少,叠加陈水稻持续定向投放挤占玉米份额,同时进口规模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到现阶段基层仍有不少存货,而华北春玉米已经开始上市,夏玉米上市也逐步临近,持续的高温多雨天气又使得玉米存储难度加大,基层甩货增加,企业完成备货之后依然有较多到货,因此压价意图明显,导致价格快速下跌。
具体价格方面,黑龙江和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2590-2680元/吨,收购价格略降10-20元/吨;华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报2700-2820元/吨,较上周下跌20-3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主流收购价格,2670-2690,下跌30元/吨左右;广东港口二等散玉米主流价2780-2800元/吨,基本稳定。随着新玉米大量上市临近,短期内不排除继续下跌的可能。
二、不利天气增多、尚不影响大局
最近国内天气可以简单概括为南方伏旱、北方多雨,6月下旬以来,南方地区多高温天气,平均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达19天,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尤其是长江流域沿线,呈现出气温高,持续久,降水少的特点。不过好在南方地区并非我国玉米主产区,并且玉米种植多为春玉米,目前多数已经完成收获,因此南方伏旱对我国总体玉米供应影响较小。
而北方区本年度降水偏多,高温天气同样不少。当前东北春玉米和华北夏玉米普遍都处于吐丝期至乳熟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尤其忌惮高温和干旱天气。当前的问题主要是辽宁北部和南部、吉林南部等地降水集中,雨量过度,造成土壤持续过湿、玉米脱肥,导致部分地区玉米出现发育不良、植株低矮、授粉不利、灌浆异常等影响产量的问题,并且土壤过湿有可能影响后续收割,推迟上市进度;而华北地区的高温多雨同样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玉米授粉不充分的现象。
综合各渠道评估辽吉减产大概在300-500万吨的量级,华北地区则仍需要观察,目前影响相对有限。不过北方整体降水充足使得新季玉米丰产预期较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依然表现良好,因此目前看来部分地区减产并不能撼动大局,但是我们仍需要对后续天气保持密切关注,异常天气仍会对新季生产造成新的冲击,新季生产仍存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新季上市临近,基层供应充足,玉米价格仍存在下降空间。而新季玉米方面,局部受到不利影响目前并不足以撼动整体,需要持续跟踪天气情况,莫要盲目炒作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