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0!’重要’
有一些关于农业合作社的新知识。
根据党史出版社的资料,1956年以前实行初级农业合作社。成员以私有土地入股,工具牲畜共享,生产活动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按劳分配为主,土地分红为辅。从1956年到1958年,是一个高级合作社。土地、工具、牲畜都是公有的,取消分红。和农业副业生产完全由合作社管理。成员被组织成小团体,在社会和团队的统筹下参与生产。除了农业,还有渔业、林业、运输和其他行业的合作社。1958年,高级社并入人民公社。
这种合作社模式不是突然构思出来的,而是建国前各根据地许多土改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井冈山互助社和耕田队,延安是变队,华北是互助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总结了这些经验,并组织在全国推广。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思想动员,总结经验,制定政策,宣传教育农民,培训相关人员。还是需要持续整合。比如合作社里有人不愿意退出,剩下的人不多了。这个合作社变得非常小。我们能继续吗?
所以合作社的本质就是以产业组织的方式发展农业,整合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进行联合生产,提高技术,增加产量。其实和农业特别是重工业的现代化是一回事,因为拖拉机、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现代农业所依赖的东西,没有重工业的基础是生产不出来的。大规模农业可以增加购买力,人们可以用购买力购买各种生活用品,从而刺激轻工业的发展。这条工农互补的道路,不是一个松散的小农经济所能完成的。只有规模化农业才能完成资本积累、技术升级和产业反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合作社。
所以合作社的探索,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化和产业升级的大博弈,社会主义工业化正在改造农业生产方式。当今的农业强国,如美国、荷兰,都是集约型的农业“规模生产”。我们也在向这个方向发展,从粗放式养殖到集中的规模化养殖,解放更多的劳动力用于工业生产。“以工业模式发展农业”的方向没有问题。
当然,合作社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你在这里看到的是你写的。